用户登录 | 注册新会员 | 您忘记密码了吗?
联系电话:
010-59396848
北京 乐家轩 录音棚 方大同 御用录音棚 Michael Wagener 录音棚 北京 飞凡耳II 录音棚 北京 CCTV 录音棚
拾音和录音技巧:对小型轻音乐团录音
YCS / 2011-03-11
[] [] []

在一个不理想的录音环境中,应该怎样为聚集在一起的乐手们架设话筒?怎样编轨?然后又如何制作出有效的混音结果呢?

我的大多数录音棚工作时间是和流行音乐或小型声学乐器组合打交道。所以,当David Etheridge问我是否愿意为West Midlands Light Orchestra(西密德兰轻音乐管弦乐团)录音时,我无法抵制这个挑战的诱惑。David Etheridge是《SOS》的姊妹出版物《Performing Musician》的正式撰稿人,也是《SOS》在线论坛的一个版主。他还是这个乐团的指挥和编曲。他们这次录音是为了给这个乐团制作一张宣传CD。

录音室

这次录音的场地是基德明斯特镇的一个旅馆的餐厅。这个乐团每个月在这里排练两回。这个房间的面积很大,而且离旅馆主体有一段距离,也就是说不怕有噪声。但是房间的室内高度只有大约9英尺(约2.7米),相对来说有些低。而且这里除了一些帘子也许能和声学处理沾上一点边之外,没有其它任何声学处理。对这种规模的乐队录音,需要有足够的话筒和足够的调音台通道。所以我叫上了《SOS》技术编辑Hugh Robjohns一起。他对于这种录音项目,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他收藏了很多话筒和同期声录音设备。Hugh欣然答应与我一同前往。

当我和Hugh第一次讨论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认为最好用我的Alesis HD24硬盘录音机来录音,再加上一个普通的Alesis调音台来给它输入信号。之前我们用这套设备做过一些大型录音项目,这套设备要配合一对立体声主话筒和一些点麦。当我们得知那个房间的声学环境及乐队平衡都很不理想后,我们设计需要的点麦数量迅速增加,很快超过了那个Alesis调音台的16条通道数量。

我们可以采用额外的话筒放大器来给24轨录音机输入信号,但是这样做,监听就会很困难。所以Hugh建议使用他的SADiE LRX2 DAW/recorder系统来取代我们以前的那套方案。这个设备配备了两个16通道AES3数字输入卡和一个16通道话筒线输入卡。我们需要做的是将8条数字通道与一台Focusrite ISA428四通道前置放大器和一台GML 8304四通道前置放大器相连。这样我们总共就有了24条话筒通道,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有了足够的监听能力。更好的是,这台SADiE可以在对每条通道录音的同时,进行一个现场立体声监听混音和录音。这使我们能够更方便的在录音过程中回放和检查。

控制室:Paul White(本文作者)正在侧厅中进行录音。这一系统是以一个SADiE硬盘录音系统为基础的,通过一个Focusrite ISA话筒前置放大器和AD转换器得到扩展。

录音当天

这个乐团是由一些业余的音乐爱好者组成的,主要演奏MOR(Middle of the road,适合大众口味的流行音乐)和轻爵士音乐,就是BBC电台第二频道的Friday Night Is Music Night(周五音乐夜)节目的那种风格。这个乐团有一个强节奏声部(鼓、电钢琴、声学贝司、电吉它),还有数量众多的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和弦乐器,总共大约60个乐手。

我和Hugh在当天上午到达,要在强节奏声部乐手到达之前,用两个小时来架设设备。其它的表演者定于下午1点左右到达。这样我们就不用在一大堆乐手周围跑来跑去连接话筒、线缆和控制室设备。

David给乐手们安排了座位,而且给我们画了一张图,标明什么人会坐在什么地方。他将强节奏声部放到一起,在乐团的左后角上。声学贝司、键盘和吉它都使用他们自己的小放大器,可以用话筒拾音或采用DI(Direct In)。乐团其它人员的座位排列成一个很宽的U字型。其中铜管乐器声部在最后一排座位,包括三个小号、一个圆号、四个长号。在他们前面坐的是木管乐器声部,有三个长笛、双簧管、一个高音萨克斯管、三个单簧管和一个低音管。中提琴就坐在木管乐器的前面,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位于U型的左翼,在四个大提琴前。这些弦乐乐手总共大约有20人。U型的右翼是萨克斯管,包括三个中音萨克斯管、三个次中音萨克斯管和一个低音萨克斯管。还有三个歌手(虽然只有一个一直在唱),我们把他们安排在乐团的前面,最大程度地与其它人员分开。David站在U型口的中间位置,面朝乐团。

SADiE LRX2录音系统

控制室

理想上来说,我们最好有一个单独的房间作为控制室,可以提供必需的隔离性,让我们能够听到确切的录音效果。但是在这里没有这样的房间。最好的一个可以用来安置SADiE系统和监听设备的地方是离这个房间大约20米远的一个侧厅。

我们将两张桌子拼到一起。其中一张桌子上放着LRX2录音机、控制用笔记本电脑和外置硬盘,两边各有一只PMC CB1监听音箱(由Flying Mole放大器供电)。另一张桌子上放着Focusrite和GML前置放大器、监听控制器和DA转换器。

监听链是从SADiE发出的一个AES3数字输出开始,进入Benchmark DAC1转换器,再进入Hugh定制的监听控制设备,然后再进入音箱。为了便于录音,我们还建了一个对讲系统。其实这个对讲系统就是一个红绿信号灯设施,用来和David远程通讯,这样就不用相互大声喊叫或跑来跑去的。这个系统是通过监听控制设备运行的。我们还带来一对Sony MDR7509全封闭耳机,用来检查录音。

为了简便起见,Focusrite前置放大器的数字输出被用作LRX2的主时钟,所有被录音的东西都同时复制在硬盘上(笔记本电脑内置硬盘和外置高速硬盘)。在休息期间,文件会被复制备份到另一块移动硬盘上,这是为了确保数据安全。我们决定以24-bit、44.1kHz来进行整个这次录音。

Hugh还建立了一个对讲系统,通过红绿灯显示来与乐队指挥进行交流,使录音得以顺利进行。

架设话筒

为了尽量减少围绕在乐手们身边的线缆,我们使用了三个Hugh带来的较短的multicore来传送从乐团来的话筒信号。它的背面中间位置有12路20米长的线,靠近前面的两侧各有8路25米长的线。

当Hugh搭建控制室的时候,我开始初步架设话筒,主要依靠David给我们画的那张图和我自己的估算。用来对架子鼓拾音的话筒有:一个Audio-Technica ATM250底鼓话筒,一个Electrovoice ND468小军鼓话筒,一对MKH40心型指向话筒用来对吊镲拾音。这两个MKH40话筒都装着SE Instrument Reflexion Filters(反射过滤罩),用来减少由较低的天花板造成的反射效果。贝司通过DI方式来直接拾音,用的是Radial J48有源DI盒,然后传送到放大器。键盘也是这样,用的是另一个Radial的DI盒,不过这个是无源的Pro D2。但是吉它放大器是用话筒贴近拾音的,我们使用的话筒是一个SM57,离轴摆放,贴得非常近。

用来对第一和第二小提琴录音的话筒是四支Neumann KM184s。每对大提琴共同由一支Neumann TLM103话筒拾音。我们被告知,木管和铜管声部有很好的内部平衡,所以我们对他们使用了一对相互距离稍远的Audio-Technica AT4040s。这两只话筒的中间位置还摆放了一支AKG C414B-ULS话筒,专门用来对前面最中间的中提琴拾音。用来对低音管拾音的点麦是一支Microtech Gefell M930。用来对萨克斯管们拾音的话筒是两只Audio-Technica AT4021s,和一支专门对低音萨克斯管拾音的AKG C414B-ULS话筒。我还在David所在位置的前面架了一对Audio-Technica AT825立体声话筒,用来提供整体立体声声像。我们这时才知道键盘是单声道的,而不是立体声,所以我们总共有23条通道。

由于周围有很多话筒和很多敏感设备,Paul和Hugh将歌手移到离主乐队稍远一点的地方,而且用声学遮罩截断漏音和房间混响。

细微调整

当乐手们就座并开始热身后,我们对话筒位置进行了细微调整,然后退到侧厅,检查输入信号并设置录音电平。我们很快发现吉它和贝司正在导致小军鼓的鼓面发出杂音,于是我们劝说乐手,让他们把放大器移到离架子鼓远一点的地方。结果得到了有效改善。此时在我们这端仍然能听到小军鼓发出的一些嗡嗡声,但这主要是由贴近的小军鼓话筒产生,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在混音阶段被门限处理掉。我们估计随着乐队演奏的白热化,声音可能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留了很大的电平余量(后来事实表明,我们留得有点过大了)。我们为第一个录音输入了音轨信息,按下了对讲系统上的红色按钮,在2点零5分开始了第一个录音。

开始录音

这台LRX2有一个方便之处:它带有9个电动推子和一整套硬件控制按钮,通过使用推子以及在通道之间的切换,在对每个通道输入录音的同时,它还能录一个现场立体声缩混。这意味着我们能同时生成一个大致的混音,这使得测试和测试回放都容易得多,而且也使我们更加确信硬盘上有足够的信息,能让我们制作出相当不错的最终结果。

开始的几个小时,我们录了9个乐曲,大多数录了两到四遍,直到David对录音效果满意为止。由于我们是对一个业余乐队进行录音,所以不可能达到完美的程度。David对此有着很实际的认识。他非常清楚哪一遍录音已经是最好的了,不会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重新录音,因为他知道不会再有什么提高。

人声

当对乐器录音没有问题后,我们稍作休息,然后开始为11首有人声的歌曲录音。歌手的位置是在乐团的前面,面朝David,这样可以保持眼神的交流。他们使用的话筒没有一面是朝向乐团的,以得到最大的分离程度。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话筒后面一个较大的泡沫屏风实现的。不过,这个屏风有点占据视线,所以我们后来采取折衷方案,把屏风往侧面摆放。歌手的后面是一个帘子,附近没有墙,所以我们估计这样录下来的声音可能会比较干净。第一遍录音的回放证实了我们的这个看法。到8点的时候,我们对全部20首曲子都完成了几遍录音(比我们预计的提前了一个小时)。所有人都表示对这次录音非常满意。一个小时左右之后,所有东西都被打包重新装回车中,接下来的计划是回到我家中的工作室,把文件导入Logic Pro,进行混音。

混音

我们把SADiE设置为录制标准的WAV文件,每个音轨都有自己的单声道或立体声文件,并以歌曲的名称、通道名和录音序号来命名。这使得工作非常简单和条理,很容易就将Hugh的硬盘上的文件复制到我的以Logic Pro为基础的系统中相对应名称的项目文件夹里。但是,过了一会我们发现SADiE软件中有一个很奇怪的bug,有几个录音的文件名称搞乱了。原来,如果录音非常短就被中断的话,就会发生这个问题,导致这个音轨的名称被截短。谢天谢地,我们很容易就能辨别出哪个音轨是哪个(虽然比较枯燥繁琐),然后对它们重新命名。让我高兴的是,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SADiE厂家已经修复了这个问题。

在混音之前,我和Hugh检查了每个素材。由于我们在录音时,留下了很大的电平余量(峰值一般在-20到-12dBFS之间,比正常情况稍低一些,我们原以为这个乐队演奏的声音会更大),所有录音都很干净,没有失真。在一些后面录制的音轨中,双低音通道中有清晰的话筒杂音。很不幸,我们在录音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于是我们把1kHz以上的高频去掉,加入了一些80Hz的提升来弥补声音,然后再进行压缩使电平平衡。就这个部分的录音本身来听的话,还是有些不理想,但是当把它送到主立体声话筒混音下再听,效果相当不错。底鼓的录音也需要一些均衡和压缩处理,让它听起来更坚实。我们对底鼓和小军鼓的话筒录音都做了门限处理,削除了小军鼓的杂音和漏音。我们没有用门限处理使声音静音,而是设置了大约12dB的削弱,这样既能减少漏音,又使门限处理不显得太明显。

有些音轨需要提升电平,才能使我们在正常的推子位置下混音。我们对WAV文件使用了一些破坏性的增益改变。将第一首曲子导入后,我们设置了必要的插件和混响发送,然后将这个设置存为模板。因为后面的歌曲都要这么进行处理,所以这个模板节省了我们大量的时间。我们的模板还包括为弦乐、铜管和萨克斯管生成分离的推子组(电平、独奏和静音)。大多数歌曲由原始的现场录音直接混音。只有两首曲子在混音前需要合并编辑,用一个录音的前半部分和另一个录音的后半部分

正如我们所料,对于这种小型音乐会,到处都会有漏音。镲的声音几乎进入了所有的话筒,弦乐声部的话筒中几乎录进了所有的声音。不过,那对主立体声话筒倒是拾取了很好的整体声音,我们可以用它来作为平衡的基础。接下来,我们计划用较近的话筒来做细微的平衡,并且用自动电平推子来提升某些乐器的独奏。

这个策略还没有能解决弦乐的问题,弦乐声在整首曲子中仍然被铜管声压制。于是我们对弦乐进行了高切和低切均衡,减少了漏音,使它们更加突出。通过这一方式,我们达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平衡。在某些曲子中,我们还温和地提升了3kHz范围的声音,使弦乐听起来更清晰。由于弦乐声部相对较小较弱,所以我们用Antares的Avox Doubler插件对四个弦乐话筒录音中的两个进行了人工双轨处理,使声音听起来更加饱满。我们本来还尝试使用了Roland Dimension D插件,但是发现它的和声调制听起来太明显了,于是我们放弃使用它。在加入了较多的音乐厅混响效果后,最终的弦乐部分听起来与混音中的其它部分结合得非常好,基本达到了David的要求。

对演奏问题的修补

在混音中,我们对两处弦乐音高有问题的地方“做了手脚”。David用Logic的EXS24采样器插件里的弦乐采样音色重新演奏了这些有问题的地方,我们把它们叠加到真实弦乐上。最终效果非常好,根本听不出是假的。这样我们就在不麻烦演奏者重新演奏的情况下,得到了可以接受的非常不错的结果。

混音中还有一个挑战是萨克斯管部分的平衡。因为有一个演奏者的声音比其它人的大很多。这样使得低音萨克斯管和低音管受到轻微的压制。对于这种情况,自动混音是解决方式。

在人声音轨方面,标准的歌唱非常优秀,而且和管弦乐团其它部分有充足的分离。但是有两处地方音高有短暂的跑调。这可能是由于我们没有给歌手提供耳机监听,而且对着一个大个的碗状泡沫屏风唱歌,也很难保持正确的音高。于是为了不让歌手感到不安,我们没有说问题处在哪个(或哪几个)歌手的身上。在11首歌中,仅有两处跑调,考虑到各种因素,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结果了。这是个简单的问题,用Melodyne就可以很容易地校准偶尔的跑调问题。在对人声的处理过程中,我们还使用了一个LA2A压缩器插件来调整人声的动态,还用了Waves Maserati人声处理插件做了一点波形调整、一点压缩和一些环境空间效果。我们选择了听上去较柔和的“contours”中一个效果,调节设置,使声音听起来像是那种上世纪50年代电子管收音机的声音。

最后的润色

在达到了平衡并削除了开始和结尾处不必要的噪声之后,我们对整体混音采取了一些非常柔和的压缩,并用PSP Vintage Warmer插件进行了一点点高切。在David的要求下,我们还给整个混音加入了一些温暖的大厅混响效果,这样较少了贴近拾音造成的过于干的声音效果,而且产生了一种他所希望的古典感觉。我们不得不在每首歌曲的结尾处增加了几秒,这样才能让音乐厅混响的尾声以自然的方式消失。最后,我们使用Roxio的优秀的Jam软件将这些混音转为CD格式。这个软件可以在任何电平变化后进行16位的高频扰动。

最终结果怎么样呢?如果你访问西密德兰轻音乐管弦乐团的网站(www.wmlo.org.uk),你可以听到这张CD中的两个试听曲。


小知识:什么是Light Orchestra(轻音乐管弦乐团)?
很多人以为“Light”管弦乐团是小型的管弦乐团,甚至有人把它翻译成“光”管弦乐团。“Light”一词在这里是“轻”的意思,但是这里的“轻”指的是演奏音乐的风格,而不是指乐团的规模。我们把它翻译为“轻音乐管弦乐团”。它和典型的管弦乐团在声部平衡上有些不同(比如,有较多的号和较少的弦乐乐器)。
 

用户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

相关商品

浏览历史

Copyright © 2005-2025 北京乐城仕国际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Tel: 010-59396848 熊经理:13911389491     E-mail: info@ycsound.com
QQ 3367164833 QQ 1702700670 QQ 3490029085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11号楼6层1单元603